全球2000+节点无盲区覆盖,注册即可免费使用

近几年来,几乎整个中国社会的教育领域都进入了一种“鸡娃”状态,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开启了自己的鸡娃之路,

他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成本,给孩子报兴趣班和辅导班,渴望孩子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堪重负,最后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。但是很多家长仍然在鸡娃之路上越走越远。

他们深知,一旦停下,自己的孩子可能就会被其他孩子落在后面。其实,除了孩子外,很多家长也同样感到非常疲惫。

那么,鸡娃现象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消失呢?

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储殷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,鸡娃现象在十年之内就会消失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对于这个问题,储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
他认为,现在的家长之所以会鸡娃,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成功之路能够在孩子身上复制。有些家长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,于是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通过同样的方式改变命运。

但是在十年时间里,社会分层趋于稳定,人们不再渴望成功,也就不会再去鸡娃。他们可以接受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,也可以接受孩子不成功。

因为在那个时候,所谓的失败在家长眼里不再像现在那样可怕。

储殷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。他说自己和妻子都毕业于985高校,但是他们不会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考上985,能够考上普通的一本也算非常不错了。

在未来,像他们这样的父母可能会越来越多。

在全民都在鸡娃的情况下,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无法在这种内卷中幸免于难。

有些家长的目的非常明确,对孩子的未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描画。有些家长则是跟风鸡娃,他们之所以鸡娃是因为焦虑,不想让孩子被抛在起跑线后面。

不过,其实很少有人思考,为什么中国的鸡娃现象这么厉害?

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里,也同样存在鸡娃现象。

但是,他们的鸡娃现象并没有像我们国家这么严重,可能只是某些家长或是某个阶层的小部分行为。然而,在中国,这种现象却变得特别普遍。

首先,这和我们中国人骨子里那种“读书改变命运”的想法有着很大的关系。

数据显示,1966年,我国的文盲率高达60%。也就是说,在那个时代,一半多的中国人都不识字。在剩下的40%里,也只有少部分是国家需要的精英人才。

在国家极度缺乏人才的情况下,读书就成了很多中国人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。在那个年代,不要说考上大学,哪怕只是读到高中,也都非常吃香。

可是,今时不同往日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中国各行各业的高学历人才已经几乎达到了饱和。学历正在面临严重地贬值,哪怕是硕士、博士学历,也不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。

由此可见,“读书改变命运”在很多人身上已经不适用了。这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,读书或许可以获得一个很高的学历,但是却不一定能够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很多家长就开始拼资源、拼实力,给孩子加码,让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。从某种程度来说,“读书能够改变命运”的古代版本其实是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。

在古代,读书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。哪怕只是考上秀才,也都可以获得和普通人完全不一样的待遇,就更不要说考上状元了。

因此,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,读书在一个人内心的地位往往是最高的。这种观念也一直延续至今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,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
Top